紐約證交所被德意志併購 莫大恥辱?
2011/02/16
【新華社】

 

 

 

紐約泛歐交易所和德意志證券交易所15日宣佈達成合併協議,將組成全球最大交易所運營商。然而,最令人關注的新集團名稱卻依舊難產。

 

對此,紐交所首席執行官鄧肯‧尼德奧爾坦言,對於像紐交所這樣肩負著太多象徵符號的公司來說,如何確定新公司名稱是一個「在情感上相當艱難的決定」。

 

自從1792年24名股票經紀人在華爾街一顆梧桐樹下簽訂協議成立證券交易所以來,紐交所已經發展成為華爾街乃至美國資本主義的象徵。但與德意志證券交易所的合併交易完成後,德交所的股東將持有新集團60%的股份,而紐交所股東持股份額為40%。紐交所被德交所收購的事實,讓很多美國人難以接受。不僅如此,據傳新公司名稱中將不會再有「紐約」二字,這更有「往傷口上撒鹽」的味道。

 

面對這一問題,兩家公司在決定合併過程中一直小心翼翼,唯恐觸到人們敏感的神經。尼德奧爾不止一次否定媒體有關「收購」的措辭,宣稱兩家公司的交易是強者之間的「聯合」,絕非弱肉強食的「兼併與收購」。他還向美國人解釋說,兩家公司早已經各自實現了全球化,而且合併後新公司中,來自美國的股東持股比例其實佔到55%左右。

 

但很多人對這一說法並不買賬。高盛集團董事會前聯席主席約翰·懷特黑德日前就公開表示,擁有219年輝煌歷史的紐交所被只有18年曆史的德交所收購是對整個美國的侮辱,並希望監管部門否決這一交易。

 

新公司名稱難產的壓力並非只來自美國。很多歐洲人以泛歐交易所被紐交所收購後金融地位日益下滑為例,警告法蘭克福的金融地位也面臨被削弱危險。另外,紐交所首席執行官尼德奧爾擔任新公司首席執行官還讓一些歐洲人擔心,新集團的實際管理權最終會落到美國人手裏。

 

的確,對於兩家都在某種程度上象徵著國家榮譽的交易所來說,在起名時如何避免觸痛民眾的民族情緒和歷史感情,考驗著雙方管理層的智慧。

 

無論是在華爾街,還是在法蘭克福,許多人都在猜測,在新公司的最終名稱中,「德意志」和「紐約」這兩個地名到底誰在前,誰在後?或者最終如傳言所說,用一個誰也不得罪的「全球交易所」名稱?德尼奧爾對記者說,希望能在今後一兩個月內商量出一個合適的名稱。話音未落,已經有電視臺在向觀眾徵集好點子了。

 

【2011-02-16 新華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ULL0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