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雙高」… 隱藏天使與魔鬼
【經濟日報╱記者/蕭志忠】
2010.10.22 02:15 am
 

「抽中一張益通股,等於抽中一部高級車。」這是95年益通上櫃以來,投資人長期追逐高股價、高利潤「雙高」的心理寫照;包括投信法人等各路人馬介入追逐高利潤,使得近年高價股上市櫃IPO案的股價風險和弊端也呈現「雙高」。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
 

益通打著能源股的招牌,在95年以每股250元上櫃,投資人還是勇於抽籤,創下中籤率僅萬分之4的歷史新低;部分投信等法人鎖定小籌碼的益通,果然讓益通上櫃後曾漲到1,205元「天價」,中籤戶等於抽中一部高級轎車。益通昨日收盤價41.5元,顯示這幾年來股價經不起長期考驗,是「雙高」伴隨高風險的範例。

通嘉98年以每股88元上市,上市第二天即飆到268元。日前檢調也查出證交所專員涉嫌收受通嘉款項的「案外案」;同樣是在「雙高」誘因下產生的弊案。

海外企業來台第一上市或國內股票初次上市的IPO案,對投資人而言,最大的風險即是「定價」。第一上市案沒有歷史股價可循,國內IPO的興櫃價格不具「價格發現」功能,都讓投資人追逐「雙高」時陷於定價風險。

最明顯例子是首家第一上市案的IML,以每股143元上市,上市首五日無漲跌限制,短線蜜月行情曾達243元;但隨後一路滑波,最低跌破上市價近四成,昨日收盤價101.5元仍低於上市價近三成。IPO不像上市櫃現金增資SPO有價格機制功能較強的上市櫃價為參考,也不像SPO價有不得低於上市櫃價多少成數的規定;由於IPO承銷價多由承銷商與發行公司議定價格,讓部分承銷商及發行公司可能利用壓低詢圈、承銷價,用人頭戶方式配售給「內部人」賺取暴利。

【2010/10/22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ULL0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