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德舒特專欄/解決糧食危機八帖藥方
【經濟日報╱德舒特(Olivier De Schutter)/編譯謝東年】
2011.02.17 03:33 am
 

20國集團(G20)應該如何因應現在面臨、未來也會面臨的糧食危機?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Robert Zoellick)最近列出了九項建議,希望G20能採行,這些措施包括改善穀物存量資訊,發展更精準的天氣預測,加強社會防護網、協助小農參加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orld Food Program)的採購計畫。

這些作法值得歡迎,但只能解決病癥,無法解決糧食危機的病兆。這些辦法也許能緩解糧價暴漲的後果,卻無法阻止糧價一再暴衝。G20應該採用下列八個對症下藥的作法。

首先,G20應該協助各國糧食自給自足。1990年代初期以來,許多貧窮國家的糧價已經暴漲五或六倍,不只是因為人口增長,更因為他們的農業已轉為種植出口為主的經濟作物。長期缺乏餵養國內人口的農業投資,使這些國家無力吸收國際糧價衝擊,也無法應付匯價變動造成的價格波動。

以莫三比克來說,六成的小麥倚賴進口;埃及也有五成的糧食必須進口。國際糧價上漲會直接衝擊他們餵飽民眾的能力。這種狀況必須扭轉,鼓勵發展中國家扶助本國農民種植糧食,並保護他們不受外國農產品傾銷威脅。

其次,應該重建糧食儲備制度。糧食儲備並不只是為了災區的人道救助而設。糧食儲備的採購平時能提供農民穩定的收入來源,在糧價飆漲時釋出庫存,為窮人提供溫飽。如果糧食儲備能以透明、互助的方式管理,如果各國能把各自的糧食儲備整合成區域性的儲備體系,糧食儲備將可有效提高售糧農民的議價能力,反制投機客炒作,限縮糧價的波動。

第三,糧食的金融投機行為也必須受限。儘管對穀物的投機買賣不是供給不足的原因,但讓糧食危機更形惡化。這種投機炒作起於2000年以來衍生性商品市場的解除管制,現在必須回頭。已開發國家必須確保這些衍生商品只能由合格的投資人使用,依據糧價的長期走勢使用,而不能用來進行短期投機。

第四,許多缺乏現金的國家都擔心財政上無法支撐社會安全網,因為擔心一旦社會防護需要發揮作用時,往往也突然喪失了出口收益,收成欠佳,進口糧價突然暴漲。要解決這個疑慮,國際社群可以建立一套再保險機制,讓需要保障的國家與捐助國家分擔保險費用。如此一來,發展中國家將有更大的誘因去設立社會安全網。

第五,應當協助農民組織。為何糧食危機中受害的常都是小規模耕作的農夫,就是因為他們缺乏組織。他們可以透過建立合作社,進一步包裝、精製、行銷他們的農產品,獲得更高收益。他們可以集體獲得更好的議價能力,他們也可以藉此獲得更大的政治影響力,確保政府決策必須考慮他們的利益。

第六,我們必須保障開發中國家的土地使用權。外資每年都割取了比一個法國面積還大的農地,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這種土地掠奪嚴重威脅未來當地居民的食物供給。無論這些外國開發能夠造成多大的農產品收穫,造福的都將只是國際市場,當地居民無法分享。G20可以呼籲暫停這種大規模外國土地投資案,直到恰當的分享規則建立。

第七,農業需要進一步邁向永續耕作。氣候災變將是未來糧價波動的主要因素,而且會造成更多的糧食衝擊。同時,農業耕作也是造成氣候變遷的最大元兇,如果算進為取得農牧用地而砍伐掉的森林,農業行為佔去溫室氣體增加量的33%。我們需要更能抵抗、更能調節氣候變遷的農耕方式。農業生態學已經提供了許多解決辦法,但是政府必須大規模支援,才能擴大落實永續農耕的作法。

最後,我們必須捍衛食物人權。之所以會有人挨餓,並非糧食生產不足,而是他們獲得飽餐的人權遭到侵犯。一旦政府無法保障糧食安全,飢荒的受害者必須要能伸張權利,獲得救助。政府必須保證人民擁有可以存活的薪資,足夠的醫療服務,並且擔保全球4.5億農民在鄉間也能伸張勞動權利。這些作法都必須通過獨立的觀察考核。

飢餓是個政治問題,不只是個技術問題。我們當然需要市場,但我們也需要長期的視野。全球糧食體系永遠都需要救火隊待命。但我們也更需要建築師,幫我們建構更能防火的糧食體系。

(作者Olivier De Schutter是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現任聯合國糧食人權特別調查專員)

【2011/02/1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ULL0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